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设置6类卓越班及国家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

  • 发布日期: 2021-12-28 20:00:00
  • 内容来源: 阳光高考 (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1年继续实施卓越人才培养项目招生,设置植物生产类、动物医学、水利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农林经济管理和食品营养与健康等6类卓越班;学校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设置国家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2021年进一步深化专业按类招生,72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48个专业按照17个专业类招生。


一、请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

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34年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西北农业大学、西北林学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利部西北水利科学研究所、陕西省农业科学院、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等7所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校先后进入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序列。

学校在新中国成立前已是一所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的知名大学,建校80余年来,学校一代代师生秉承“经国本,解民生,尚科学”的办学理念和“诚朴勇毅”的校训,坚持走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办学道路,为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和农业科教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学校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为社会累计培养输送各类人才20余万名,有19位校友成为两院院士。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科学的发展关乎社会发展、国家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健康中国”、“乡村振兴”等重大发展战略,从“安吉共识”到“北大仓行动”,再到“北京指南”,新农科建设“三部曲”已经全部唱响,高等农林教育及农业学科迎来发展的新春天。

二、请介绍一下学校的学科专业优势和特色。

答: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是全国农林水最为齐备的高等农业院校,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农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学校在农作物遗传育种与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旱区农业高效用水、畜禽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农业生物技术、葡萄与葡萄酒等研究领域形成鲜明特色和优势。

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化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微生物学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 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1‰之列。

学校现有74个本科专业,涵盖农、理、工、管、经、文、法、艺术学等8大学科门类。34个专业入选国家、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1个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8个“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三、2021年学校招生政策有哪些变化?

答:深化本研贯通招生,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继续实施卓越人才培养项目招生。设置植物生产类、动物医学、水利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农林经济管理和食品营养与健康等6类卓越班,面向全国部分省市招生。卓越班实行“学科大类+个性化”分段式、贯通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学科大类下自主选择专业和导师,开展个性化学习和全学程科研素质与创新能力训练。获得学校优秀本科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者,可提前一年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

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项目招生。

2021年学校获批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设置国家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班,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集合高水平师资,配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采用多元化的培养模式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为优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提供广阔的成长环境,为我国乃至全球生物科学领域培养一批勇攀科学高峰、致力成为领跑者的未来领军人才。基地班将面向2021级全体新生选拔30人,实施本研贯通培养。

进一步深化专业按类招生。

加强学生通识教育,培养具有“宽口径、厚基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给学生更大的自主选择余地。2021年进一步深化专业按类招生,72个本科招生专业,其中48个专业按照17个专业类招生。按专业类录取的学生,入学1~2年后根据学校相关文件规定,选择所录取专业类中的相关专业学习。

全国率先开设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同时新增智慧农业和俄语专业。

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学校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根据我国新时期畜牧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全国率先创办的新型交叉学科专业。该专业旨在培养具备畜牧业生产、装备设计制造、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以及智慧牧场规划设计等多领域交叉融合知识结构的高端复合型人才。

规模化、集约化和工厂化是新时期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典型特征,全产业链运营被广泛采用,通过智能化转型和以大数据为特征的智能化运营已成为大型行业企业的必然选择。而该领域高端创新复合型专业人才缺口很大,急需培养掌握畜牧、信息、环境、工程等多学科领域交叉融合的卓越人才,满足大型全产业链龙头企业、专业化软硬件创新企业和规划设计企业,解决畜牧精准生产、智能装备设计制造、信息化与智能化管理软硬件开发,以及智慧牧场规划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技术、管理问题。该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有良好的发展潜力。

智慧农业专业是农业科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相结合的新兴交叉性学科,是在传统农学专业基础上,利用信息技术、工程技术、智能装备技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构建的新型专业,具有鲜明的交叉性、兼容性、应用性等特点,是典型的跨学科、跨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

从农业发展趋势来看,全球智慧农业已驶入发展快车道,而我国智慧农业发展刚刚起步,一些新型科技创新型企业不断投资于农业种植和畜牧业领域,广泛参与智能植物工厂、无人农场和智能化饲养平台建设,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人工智能必将贯穿农业生产全产业链,从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加工到物流,以智能机器替代人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行业发展对具有农学知识背景的信息化、智能化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需求强劲。智慧农业的发展代表了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高素质创新型智慧农业人才必将在未来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发挥巨大作用。

俄语专业是学校在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构建通识农业外语,实现农科专业与俄语融合,培养既懂俄语又掌握农业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俄语人才。学校地处新时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上,2016年倡导建立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共汇聚了来自17个国家的85家高校和科研机构,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高校联合建立8个海外农业示范园。学校拥有一批具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留俄优质师资资源,为培养“专业+俄语”复合型俄语人才提供了众多服务国际农业合作、区域经济发展、学校国际化战略的实践机遇和平台。

四、请您介绍一下学校人才培养方面的特色。

答:学校立足新时期建设一流农业大学的办学定位,根据现代农业、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及其他行业发展趋势及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科学构建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强化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着力培养和造就引领未来农业发展的学术精英、创新创业技术领军人才和社会发展管理人才。

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满足学生差异化、个性化发展需求

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素质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全面发展,制定多元化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分类培养。建立农、理、工、经、管、文、法等学科大类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书院制为突破,建立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教育培养机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健康人格养成。

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立创新实验学院,设立基地班、卓越班,实行“2+X”培养模式,实行动态分流和本研贯通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能够满足国家农业现代化建设和未来农业发展需要的拔尖创新人才。

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条件

全面实行本科生学业导师制。充分发挥专家教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在学生个性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因材施教,个性化培养。学业导师帮助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业规划,指导学生选专业、选课程,培养学术兴趣,引导学生早进科研课题、早进团队、早进实验室、早进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放宽转专业的限制,实行辅修和双学位制。充分尊重学生选择专业和个性发展的意愿,放宽学生转专业的限制。逐步实行双学位制,扩大辅修专业数量,提高辅修专业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多成长选择的机会和途径。

实施本科生访学(留学)计划。学校设立专项经费,鼓励和支持学生到国内外高水平大学访学(留学),开展2+2、3+1、4+0等模式联合培养,科学设计国际化课程,建立海外实践基地,让学生掌握国际标准,通晓国际规则,培养学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能力。

加强实践教学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

强化实践教学。积极搭建校企对接平台,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人才培养改革,积极开展综合性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生产复杂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校各类试验站、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站、示范基地的实践育人功能,为学生参加教学实习、科研创新训练、毕业设计等提供良好条件。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开展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培训等,资助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和创业训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50%以上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五、学校在国际交流合作方面有哪些特色?

答:学校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拓展国际科技教育合作与交流。先后与世界上49个国家近200所著名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校际合作关系。现有“中美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研究中心”“中加旱区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等17个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和基地。倡议发起成立的“丝绸之路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吸引了沿线17个国家85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入其中。在哈萨克斯坦等5国联合建立8个海外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开创了服务“一带一路”农业产业合作新模式。积极参与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建设,牵头筹建上合现代农业发展研究院、组建上合国际联合实验室、加入上合组织大学。

学校与世界一流大学和世界知名企业建立多模式、多类型的联合培养项目,本科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丰富学生海外学术交流经历,拓展全球视野及求学深造。

中外合作办学:与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合作举办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合作举办环境科学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联合培养,国际访学:与多所国外大学联合制定培养计划,实施“2+2”、“3+1”、“4+0”等培养模式,实行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每年设立专项资金支持500余名优秀本科生到国外知名高校交流访学。

毕业生公派出国:学校是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出国留学签约单位之一,近年来先后公派1600余名学生出国留学;2020年有242名本科生毕业出国深造,70%以上的学生进入世界排名前200的知名高校。

六、近年来学校本科生毕业情况如何?

答:升学深造机会多,保研比例高。学校设有研究生院,是教育部批准的56所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之一;本科生整体深造比例达到45%以上,其中每年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比例近20%。2021年,全校有1064名学生保送研究生,录取到清华大学10人、北京大学9人、浙江大学28人、上海交通大学16人、中国科学院大学35人,99%学生被“双一流”高校录取。

就业服务好,就业质量高。学校与100O余家有影响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实现人才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有效对接。每年举办春季、秋季大型招聘会,农科类、经管类、食品类等行业招聘会、网络招聘会及600余场专场招聘会,提供岗位数近80000个,为毕业生提供的岗位供需比达到8.5:1,充分满足学生就业多元化需求。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40%毕业生签约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

七、请介绍一下学校的环境。

答:学校所在地陕西杨凌,是中华农耕文明发祥地、中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唯一的农业特色鲜明的自贸片区,被称为“中国农业硅谷”。杨凌南临渭河与秦岭,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是一座远离大城市喧嚣和污染的秀美小城,是全国著名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风景区。

学校校园占地面积约6000亩,布局和谐统一,绿化、美化、亮化成效显著,四季风景秀美,自然与人文和谐相融。校内博览园是“国家AAAA 级旅游景区”。学校校园与杨凌城区相互交融,“校在城中,城在校中”,享有“生态园林式大学”的美誉,是青年学子静心学习,潜心研究的理想之地。

八、您对考生填报志愿有哪些建议?

答: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已经赋予现代农业新的内涵。农业生产也将在不久的将来跃升到一种新的状态,现代生命科学、生物技术手段以及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空间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都将运用到现代农业生产生活,投身农业领域将会大有可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聚焦粮食安全、生态安全、食品安全、区域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问题,面向未来农业,在新农科背景下,全力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引领未来农业发展。

欢迎大家报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九、学校招生咨询联系方式。

考生可以通过电话、官方微信、招生网了解相关信息,也可以关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招生办公室官方微信、微博进行咨询和互动。

咨询热线:029-87091406

微信公众号:zhshwnwsauf

招生网址:https://zhshw.nwafu.edu.cn/